- 招生就业
【861 金融学基础2023使用版本】 一、考试性质 《金融学基础》是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经济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一、 绪论 ●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 什么是市场? ●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二、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 供给和需求 ● 市场机制 ● 市场均衡的变动 ●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 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 ● 政府干预的后果--价格控制 三、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偏好 ● 预算约束 ● 消费者选择 ● 显示偏好 ●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选择 四、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 个人需求 ●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市场需求 ● 消费者剩余 ● 网络外部性 五、 生产 ● 厂商及其生产决策 ●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下的生产 ● 两种可变投入下的生产 ● 规模报酬 六、 生产成本 ● 成本的测度:哪些成本重要? ● 短期成本 ● 长期成本 ●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 两种产品的生产--范围经济 七、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供给 ● 完全竞争市场 ● 利润最大化 ●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 选择短期产量 ●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 长期的产量选择 ●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八、 竞争性市场分析 ● 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 最低限价 ● 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 ● 进口配额与关税 ● 征税或补贴的影响 九、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 垄断 ● 垄断势力 ● 垄断势力的来源 ●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 买方垄断 ● 买方垄断势力 十、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 攫取消费者剩余 ● 价格歧视 ● 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负荷定价 ● 两部收费制 十一、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 垄断竞争 ● 寡头垄断 ● 价格竞争 ● 竞争vs.共谋: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 ● 卡特尔 十二、 投入要素市场 ● 竞争性要素市场 ●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 有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 有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十三、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 一般均衡分析 ● 交换的效率 ● 公平与效率 ● 生产的效率 ● 自由贸易的好处 ● 总结--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 市场为什么会失灵? 十四、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 质量不确定性与“柠檬”市场 ● 市场的信号传递 ● 道德风险 ● 委托-代理问题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学科学 ●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二、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 衡量生活成本:消费者价格指数 ● 衡量失业:失业率 ● 结论:从经济统计数字到经济模型 三、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需求? ● 什么使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四、 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 ● 什么是货币? ● 银行在货币系统中的作用 ● 中央银行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 货币数量论 ● 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 通货膨胀与利率 ●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 恶性通货膨胀 ● 结论:古典二分法 六、失业 ● 失去工作,寻找工作,以及自然失业率 ● 工作搜寻和摩擦性失业 ● 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七、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 资本积累 ●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 人口增长 八、 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 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 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 ● 促进增长的政策 ● 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九、 经济波动导论 ● 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 ● 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 总需求 ● 总供给 ● 稳定化政策 十、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结论:短期均衡 ● 用IS-LM模型解释波动 ● 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 ● 大萧条 十二、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 总供给的基本理论 ●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十三、 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 ● 模型的要素 ● 模型求解 ● 运用模型 ● 两个应用:对货币政策的启示 十四、 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 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政策应该按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 十五、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 政府债务的规模 ● 衡量问题 ● 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 ● 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观点 ● 关于政府债务的其他观点 十六、 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 ● 金融系统是做什么的? ● 金融危机 十七、 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 ● 什么决定消费支出 ● 什么决定投资支出 ● 结论:预期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 货币金融学 一、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
为什么研究金融市场 ●
为什么研究金融机构和银行 ●
为什么研究货币和货币政策 ●
为什么研究国际金融 ●
我们如何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二、金融体系概览 ● 金融市场的功能 ●
金融市场的结构 ●
金融市场工具 ●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
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间接融资 ●
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 ●
金融体系的监管 三、什么是货币 ●
货币的含义 ●
货币的功能 ●
支付体系的演进 ●
货币的计量 四、理解利率 ●
利率的计量 ●
利率与回报率的区别 ●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区别 五、利率行为 ●
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
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均衡利率的变动 ●
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流动性偏好理论:均衡利率的变动 ●
货币与利率 六、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
利率的风险结构 ●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七、股票市场、理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 ●
计算普通股价格 ●
市场如何确定股票价格 ●
理性预期理论 ●
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中的理性预期 ●
为什么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意味着金融市场是有效的 ●
行为金融 八、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
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基本事实 ●
交易成本 ●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次品车问题:逆向选择如何影响金融结构 ●
道德风险如何影响债务合约和股权合约的选择 ●
道德风险如何影响债权市场的金融结构 九、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 ●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银行的基本业务 ●
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
信用风险管理 ●
利率风险管理 ●
表外业务 十、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监管存在的原因 ●
金融监管的类型 十一、银行业:结构与竞争 ●
银行体系的历史发展 ●
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
美国商业银行业的结构 ●
银行并购与全国范围的银行业 ●
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服务业的分离 ●
储蓄业:监管与结构 ●
国际银行业务 十二、金融危机 ●
什么是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 ●
全球金融危机:2007—2009年 ●
金融监管的反应 ● “太大不能倒闭”和未来的金融监管 十三、中央银行与联邦储备体系 ●
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
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 ●
联邦储备体系的独立性如何 ●
美联储应当保持独立性吗 ●
解释中央银行的行为 ●
欧洲中央银行的结构和独立性 ●
其他外国中央银行的结构和独立性 十四、货币供给过程 ●
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位参与者 ●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
控制基础货币 ●
多倍存款创造:简化模型 ●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
货币供给过程概览 ●
货币乘数 十五、货币政策工具 ●
准备金市场和联邦基金利率 ●
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量化宽松 ●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十六、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 ●
物价稳定目标与名义锚 ●
货币政策的其他目标 ●
物价稳定是否应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
通货膨胀目标制 ●
美联储货币政策战略的演进 ●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货币政策战略的启示 ●
中央银行是否应制止资产价格泡沫 ●
战术: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
战术:泰勒规则 十七、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
货币数量论 ●
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需求的组合理论 ●
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十八、IS曲线 ●
计划支出与总需求 ●
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
商品市场均衡 ●
理解IS曲线 ●
推动IS曲线位移的因素 十九、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 ●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曲线 ●
总需求曲线 二十、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
总需求 ●
总供给 ●
总供给曲线的位移 ●
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均衡分析 ●
均衡的变化:总需求冲击 ●
均衡的变化:总供给(通货膨胀)冲击 ●
对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二十一、货币政策理论 ●
货币政策对冲击的反应 ●
政策制定者需要多积极才能稳定经济活动 ●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 ●
通货膨胀型货币政策的起因 ●
零利率下限的货币政策 二十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对货币政策的启示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微观经济学部分45分左右,宏观经济学部分45分左右,货币金融学部分60分,由浙江工商大学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参考书目 1、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版。 2、N·格里高利·曼昆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版。 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二版。
五、 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
十一、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431金融学综合2023年使用版本】 一、考试性质 按照教育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金融学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金融学综合》是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金融学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体系 二、利息和利率 ● 利息 ● 利率决定理论 ●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外汇与汇率 ● 外汇 ● 汇率与汇率制度 ● 币值、利率与汇率 ● 汇率决定理论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 ●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衍生工具市场 ●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五、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六、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七、货币供求与均衡 ● 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供给 ● 货币均衡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九、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 国际收支 ● 国际储备 ● 国际资本流动 十、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理论 ● 巴塞尔协议 ● 金融机构监管 ● 金融市场监管 第二部分 公司财务 一、公司财务概述 ● 什么是公司财务 ● 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报表分析 ● 会计报表 ●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三、长期财务规划 ● 销售百分比法 ● 外部融资与增长 四、折现与价值 ● 现金流与折现 ● 债券的估值 ● 股票的估值 五、资本预算 ● 投资决策方法 ● 增量现金流 ● 净现值运用 ●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六、风险与收益 ●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 均值方差模型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无套利定价模型 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贝塔(b)的估计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八、有效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 ●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 九、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 资本结构 ● MM定理 十、公司价值评估 ● 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 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分,由浙江工商大学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参考书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二版。 2、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杰弗利F.杰富著,《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版。 八、货币政策
【435保险专业基础2023年使用版本】 一、考试性质 按照教育部保险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保险专业基础》是保险硕士(MI)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保险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培养能够从事风险评估与管理、保险产品设计、保险精算、保险财务管理和保险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经济学、金融学和保险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 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 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 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 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 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 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三、生产理论 ● 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 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四、成本理论 ● 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 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 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宏观经济学基础 ● 国民收入核算 ● 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 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 GDP与GNP的关系 第二部分 金融学 一、金融概览 ● 金融概述 ● 金融工具 ● 金融市场 ● 金融机构 二、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 货币的职能 ● 货币层次的划分 ● 货币制度 三、利息与利率 ● 利息与利率概述 ● 利率的计算 ● 利率的决定 ● 利率的结构 四、货币市场 l 货币市场概述 l 同业拆借市场 l 回购协议市场 l 票据市场 l 其他货币市场 五、资本市场 l 资本市场概述 l 股票市场 l 债券市场 l 投资基金市场 l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六、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l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概述 l 金融远期市场 l 金融期货市场 l 金融期权市场 l 金融互换市场 七、商业银行 l 商业银行概述 l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l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八、其他金融机构 l 专业银行 l 政策性银行 l 非银行金融机构 九、货币政策 l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l 货币政策工具 l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 l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第三部分 保险学 一、风险与保险 ● 风险及其特征与类型 ● 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风险处理的方法和可保风险的构成 ● 保险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分类,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政策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 保险基金 ● 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 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二、保险的基本原则 ● 最大诚信原则 ● 可保利益原则,各类保险的可保利益 ● 损失赔偿原则,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保险人履行损失赔偿的限度,代位追偿权的产生和行使的条件,委付的成立条件 ● 近因原则 ● 运用保险的基本原则解决实务问题 三、保险合同 ● 保险合同的概念与特点 ● 保险合同的主体与客体 ● 保险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 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有效性 ● 保险合同的履行 ● 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与争议处理 ● 保险合同涉及的法律关系 四、保险费率 ● 保险费率的含义与构成 ● 保险费率的特点和厘定原则及厘定的一般方法 ● 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费率的厘定 ● 保险责任准备金及其计算 五、财产保险 ● 财产保险的概念及特征、承保和理赔方式 ● 火灾保险的基本内容及主要险种 ● 运输保险的基本内容及主要险种 ● 责任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六、人身保险 ● 人身保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 人寿保险的含义和特点,传统人寿保险和创新人寿保险的主要内容 ●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特点及主要险种 ● 健康保险的特点、特定条款与主要险种 七、海上保险 ● 海上保险的概念与特点 ● 海上风险、海上损失和海上费用的内容 ●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主要险别 八、再保险 ● 再保险的概念和作用 ● 原保险与再保险的关系 ● 再保险的分类和方式,比例再保险与非比例再保险 ● 再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 九、社会保险 ● 社会保险的概念、特点、功能和构成要素 ● 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内容 ● 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和内容 ●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十、保险经营 ● 保险经营的特点与原则 ● 保险展业与承保 ● 保险赔偿与给付 ● 保险准备金与偿付能力 ● 保险经营涉及的财务指标及其测算 十一、保险市场 ● 保险市场的构成,原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 ● 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 ● 保险市场的管理,政府监管与行业管理的内容 ● 我国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经济学部分为60分,金融学部分为30分,保险学部分为60分,由浙江工商大学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参考书目 1、赵英军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 2、钱水土主编,《货币金融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货币银行学》(第3版)]。 3、施建祥主编,《保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